•  0371-65621607

    愛博爾

    新聞資訊

    MERCHANTS

    資訊分類
    /
    /
    超聲藥物透入在內科的臨床應用

    超聲藥物透入在內科的臨床應用

    • 分類:新聞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1-05

    超聲藥物透入在內科的臨床應用

    一、超聲復合電導靶向透藥技術的研究及應用情況
    1、強力透皮給藥
    是通過特定的物理學方法和手段,使藥物透過皮膚進入體內病變組織和器官,在一定范圍內形成局部濃集和侵潤,并促使藥物自細胞外向細胞內轉移,直接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達到靶向治療的目的。近來研究較多的方法有:激光微孔技術、電致孔技術、超聲空化透藥技術和現代離子導入技術。其中超聲透入技術及電致孔技術是進入臨床應用多年的成熟技術。


    2、作用機制
    (1)人工生物通道的建立:電致孔技術:采用一種特定的瞬時電脈沖,改變組織膜和細胞膜脂質顆粒的排列,使其有序化,形成藥物通透的水性孔道。集密的孔道在一定范圍內形成的藥物進入體內的高通透區。超聲空化技術:利用超聲波的空化作用,使皮膚細胞膜、組織膜形成和擴大已形成的生物孔道,最大孔徑可達到25微米,孔道可維持時間長達數小時時間。
    (2)強力定向驅動:超聲波對流轉運作用與輻射壓作用:使藥物粒子和分子獲得定向轉運的動能。
    (3)病變組織的藥物浸潤:促使藥物自細胞外向細胞內轉運。
    3、作用特點
    (1)可使藥物在一定范圍和一定深度的靶組織中形成有效濃集和浸潤,提高藥物對靶組織的作用。離體和在體實驗均表明:藥物局部組織濃度比口服和注射給藥高幾十倍至數百倍,從而迅速發揮治療作用,并且使療效大大提高。
    (2)有效濃度維持時間達到24小時以上。使療效的維持時間大大延長。
    (3)促使藥物分子由細胞外向細胞內轉運,使一些細胞內作用的藥物療效大大提高,如大多數激素和部分抗生素等。
    (4)除常規小分子藥物外,物理協同作用還適合大分子生物制劑,中藥有效成分的靶向給藥。
    (5)代謝入血的藥物濃度很低并被迅速的排泄,既無胃腸道對藥物的破壞和肝臟的首過效應,也無血藥濃度的峰谷變化。因此,避免全身毒副作用和個體差異,可連續性用藥。
    4、發展趨勢和現狀
    近年來研究較多的超聲用于透入化學藥物、生物制劑、基因藥物的局部表達、激素、免疫藥物、各種生物因子、蛇毒酶等;中藥的有效成分透皮給藥由日本和中國的學者進行研究如丹參、紅花、大黃等成分的透皮臨床研究。超聲透入各類局部鎮痛藥、抗炎藥和胰島素等已被美國FDA批準進入臨床應用。目前國內的研究方面逐漸被重視,每年相關研究論文成倍增長。超聲透藥設備進入臨床應用幾年來,在腫瘤局域性化療、疼痛治療、骨科疾病、風濕病、兒科疾病、感染性疾病、婦產科、外科等數十種疾病的臨床治療中顯示出獨特的治療效果,隨著中醫現代化的普及,具有顯著中醫特色的超聲復合導藥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二、超聲藥物透入治療儀簡介
    由鄭州愛博爾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研發的超聲藥物透入治療儀(超聲復合電導治療儀)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將超聲空化技術和中頻電致孔技術有機結合,相互協同和作用疊加,使藥物透入量大大增加,可提高數十倍,甚至上百倍。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中醫復合超聲透藥設備。

    1、超聲藥物透入治療儀(超聲復合電導治療儀)的產品特點:
    (1)根據終端客戶的不同具有四種不同的機型設置,輸出通道分別有2-6個,可分別滿足4-12個穴位或部位同時治療。
    (2)中醫子午流注、分證型、補瀉快捷功能的設置。
    (3)超聲、脈沖單獨和復合應用設置。
    (4)治療深度、治療時間可單獨設置。
    2、超聲藥物透入治療儀(超聲復合電導治療儀)的臨床應用特點:
    (1)超聲波和中頻電的單獨治療及復合治療。
    (2)便捷綜合治療、中醫快捷治療及中醫分證型治療。
    (3)同步、異步設置適應于不同疾病的同時治療。
    3、超聲藥物透入治療儀(超聲復合電導治療儀)的獨特優勢:
    (1)唯一將中醫治法與超聲治療相結合。
    (2)治療深度可以調節。
    (3)治療頭變頻控溫。
    (4)含有耦合劑的超聲治療固定貼。
    4、超聲藥物透入治療儀(超聲復合電導治療儀)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
    (1)該設備體現了中醫特色,各項特定參數的設置保證了治療效果。
    (2)注冊證的適應范圍廣,避免了醫保部門的檢查。
    (3)設備名稱即是收費標準名稱,有較高的醫保收費項目。
    (4)在控制藥占比的情況下,增加了科室純收入。
    5、超聲藥物透入治療儀(超聲復合電導治療儀)應用時的處方(模式)選擇:
    (1)便捷模式:開機即為超聲復合透藥模式,默認治療時間20分鐘,只需調節治療強度,適應于綜合醫院不具有中醫基本知識的使用者。
    (2)中醫快捷模式:本模式中有“補法、瀉法、平補平瀉”三種選擇,使用時對操作者要求了解中醫基礎知識,即久病多虛證用“補法”,新病多實證用“瀉法”虛實不清用“平補平瀉”。
    (3)中醫分證型模式:本模式需要有專業中醫知識的人員操作,要根據患者的證型進行選擇,最好是醫生確定證型后,由操作者按醫囑操作。
    (4)子午流注功能:本設備的高性能型號中設置有子午流注功能“子午流注、靈龜八法”把現時辰內當令的經絡和穴位予以程序化,為了提高治療效果,在選取透藥穴位時可根據程序提示的穴位選擇使用,原則上選擇便于操作的穴位。

    (5)該設備還具有治療時間、治療深度的調節功能,治療時間默認20分鐘,根據型號不同分別有5-30分和5-40分可調,臨床視病情調制;治療深度設置1-5級可調,默認為1,一般不需調節,除非患者特別肥胖或治療位置較深才予以調制,調制與否需遵醫囑。
    總之,超聲藥物透入治療儀(超聲復合電導治療儀)通過智能化控制超聲強度(SP)、電致孔強度(EP)、電導強度(IP)和輸出頻率(Hz)及時間(T),深度(H)和范圍為實現超聲復合精準靶向透藥技術奠定了基礎。
    三、電離子導藥、超聲透藥、超聲復合透藥的區別
       

     

    電離子導藥

    超聲透藥

    超聲復合透藥

    1

    通過同種電性相斥將藥物離子導入組織內

    通過提高組織細胞膜通透性使藥物微粒透入組織內

    通過提高組織細胞膜通透性使藥物微粒透入組織內

    2

    藥物在溶液中必須能溶解和電離

    不限于能電離和溶解的藥物,藥源廣

    藥源范圍廣

    3

    要求藥物性質穩定,不易被電解產物破壞

    超聲不會破壞藥物

    不破壞藥物成分

    4

    治療時藥物需配制成溶液

    藥物可配制成水劑、乳劑和油劑

    適應于各種液體制劑

    5

    治療時分正負極導入

    不分極性

    不分極性

    6

    患者有感覺,對皮膚有刺激,易灼傷

    對皮膚無刺激,患者沒感覺,易造成沒治療的錯覺

    既有超聲透藥的功效,又有中頻脈沖的刺激感覺

    7

    藥物通過汗腺或毛孔進入細胞間隙

    藥物可透入細胞內

    藥物可以通過皮膚的汗腺、毛孔進入體內,也可直接進入組織細胞內

    8

    只有直流電和具有半波的中、低頻電流可以導藥

    只有超聲的機械震蕩、熱合功能以及空化功能實現透藥作用

    超聲透藥功能和中、低頻的電致孔協同完成藥物透入

    9

    只適應于完整的皮膚

    除皮膚外,也可進行粘膜透藥

    除皮膚外,也可進行粘膜透藥

    10

    沒有中醫分證型治療作用

    沒有中醫分證型治療作用

    同時具有中醫分證型治療功能

    不同部位的皮膚通透性依次排列為:頸部-耳后-腋窩-頭皮-前臂內側-腹部-背部-大腿內側-前胸-四肢-手心-足底。
    四、內科臨床應用
    1、超聲復合靶向透入治療內科疾?。?br /> 超聲復合靶向藥物透入治療,優勢在于通過皮膚或經絡將治療藥物透入到病變局部,使病變局部的藥物濃度達到治療值,保證了藥物的治療效果,避免了口服消化液對藥物的破壞影響療效、避免口服引起的胃腸道不適、不能進食的患者及肝腎功能嚴重障礙等不利因素,超聲復合靶向藥物透入治療開辟了第三方給藥的途徑,藥物根據疾病不同選擇相應的治療藥物。
    2、超聲復合靶向透入大分子中草藥復合制劑:
    眾多的臨床實踐證明,中草藥副作用小、成本低,不論是治療原發疾病還是治療并發癥都有西藥不可比擬的治療效果,但是中草藥因分子較大,大多是口服的,采用離子導藥幾乎沒有效果,只有超聲才可以透入人體,超聲藥物透入治療儀和超聲復合電導治療儀均可將中草提取液透入人體。
    3、超聲復合靶向透入+中醫分證型治療突顯中醫特色:
    中醫學治療疾病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簡、效、便、廉的治療效果使成千上萬的患者獲得了健康,但因為其理論抽象診治偏于經驗化而難以普及,面對此種現狀,鄭州愛博爾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在研發超聲藥物透入治療儀和超聲復合電導治療儀的過程中,將中醫分證型治療功能、中醫“補瀉”治療功能、子午流注功能融入到設備的性能中,與超聲復合透入功能共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4、中醫特色在內科常見病證超聲復合透藥治療的應用舉例:
    (1)肺部炎證(咳嗽、哮喘、發熱等):
       可分別應用抗生素、止咳平喘藥和退熱藥物,取定喘 肺俞穴配子午流注選穴,處方選擇“瀉法”。             
    (2)腹瀉(常見夏秋季泄瀉):
      應用利巴韋林注射液或中藥水煎劑,取中脘、關元、脾俞、命門穴配子午流注選穴,處方選擇“濕滯脾胃”或“平補平瀉”。
    (3)尿潴留
    應用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 ,取關元、氣海、命門、腎俞穴或配子午流注選穴,處方選擇“瀉法”。
    (4)調節脾胃(如腹脹,納差大,嘔吐等)情況:
    應用胃復安或四磨湯水煎劑,取足三里、天樞穴或配子午流注選穴。處方選擇“平補平瀉”。                
    (5)補氣扶正,升白細胞(白細胞減少):
    應用黃芪注射液,取雙足三里、氣海、關元穴或配子午流注選穴。處方選擇“補法”或“氣血虧虛”。
    (6)腹水:
    應用中藥方劑等,取雙水道或者水分、氣海穴配子午流注選穴。設備處方選擇“瀉法”或“肝腎虧虛”。                         
    (7)胸水:
    應用中藥方劑等,取穴左側胸水(左側大包、期門)穴配子午流注選穴,右側同前。設備處方選擇“瀉法”或“肝腎虧虛”。
    (8)胃痛(胃炎):
    應用中藥方劑或止疼劑等,取中脘、胃俞、脾俞、關元穴配子午流注選穴,設備處方選擇“瀉法”。
    (9)糖尿病
    應用胰島素或中藥制劑等,取中脘、胃俞、脾俞、關元穴配子午流注選穴,設備處方選擇“平補平瀉”。
    (10)中風后遺癥:
    應用促神經生長因子或中藥萃取劑等,取三陰交、足三里、曲池、手三里穴配子午流注選穴,設備處方選擇“補法”或“肝腎虧虛”。
    五、全性及不良反應
    超聲透藥的藥物動力學研究表明,藥物透入皮膚直接到達局部病變組織發揮作用,進而被毛細血管吸收經循環代謝,整個體內過程不能形成血藥濃度高峰,因此不能引起全身毒副作用,但由于局部皮膚藥物濃度較高,超聲波及電導能量作用,極少數患者出現皮膚刺激,偶然出現這種情況更換治療部位即可,嚴重的患者立即停止局部透藥治療即可,1-2天即可恢復。
    六、應用情況
    超聲藥物透入治療儀(超聲復合電導治療儀)上市以來受到國內上百家醫院臨床醫師和患者的好評。如“超聲電導靶位透藥治療消化內科疾病380例臨床療效觀察”“超聲電導透皮給藥治療病毒性腦炎 34例臨床觀察 ”“超聲電導透藥在結核性胸膜炎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等論文系統觀察了超聲藥物透入治療儀(超聲復合電導治療儀)在治療內科患者的治療效果。該產品先后在北京安貞醫院、東方醫院、重慶市中醫院、徐州兒童醫院、利川中醫院、青海海南州人民醫院等地運用此項技術。
    七、在內科應用的相關論文
    超聲電導靶位透藥治療消化內科疾病380例臨床療效觀察
    陳冬梅
    超聲波是指振動頻率高于20kHz的聲波,人在自然環境下無法聽到。但其可以進入人體深層細胞組織,產生細胞內按摩,達到提高代謝、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增強酶活力等治療作用。超聲波具有治療時間短、見效快、簡便、安全等特性[1],在消化道外科手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的治療中應用廣泛[2,3],但其在消化內科疾病治療的應用價值研究較少。
    脂肪肝輕者無臨床癥狀,重者病情兇猛[4]。消化性潰瘍是指發生于胃及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屬于多發病、常見病,慢性起病,呈周期性發作。其發病率約為10%,各種因素如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遺傳及社會心理因素等均可誘發或促進本病的發生[5,6]。慢性腸炎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小腸炎和結腸炎。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腹瀉、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腸息肉是指黏膜慢性炎癥引起局部黏膜增生肥厚而形成的黏膜隆起樣病變。常見的大腸息肉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乳頭狀腺瘤及息肉病綜合征,其中腺瘤樣息肉與息肉病綜合征與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其治療包括內鏡下電切術切除及膳食干預[7]。本文旨在探討超聲復合電導靶位透藥治療在這4種消化內科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消化內科收治的380例患者,慢性結、直腸炎均經腸鏡及病理結果證實為非特異性的腸道炎癥性疾?。?]。隨機將其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各190例。治療組:男104例、女86例,平均年齡(47.60±9.10)歲,疾病類型:脂肪肝40例(男23例、女17例)、消化性潰瘍60例(男36例、女24例)、慢性腸炎50例(男26例、女24例)、大腸息肉40例(男19例、女21例);對照組:男115例、女75例,平均年齡(49.33±9.20)歲,疾病類型:脂肪肝40例(男25例、女15例)、消化性潰瘍60例(男38例、女22例)、慢性腸炎50例(男28例、女22例)、大腸息肉40例(男24例、女1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及早期康復訓練,包括常規抑酸、抗炎及補液治療及相應的中藥濃縮煎劑。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予以超聲復合電導靶位透藥治療。采用鄭州愛博爾生產的ABE-C1超聲復合電導治療儀和超聲治療固定貼靶位經皮給藥治療,四種疾病分別將口服的中藥濃縮煎劑加入到超聲固定貼的無紡棉片內備用。操作方法:將超聲復合電導治療儀的治療參數統一調定后,囑患者平臥,將無紡棉貼片置于超聲治療頭內,根據患者病情將治療頭分別固定于患者肝臟、胃、降結腸等部位,固定后接通電源,啟動治療儀,每次治療30min,1次/d,7d為1個療程,兩組均治療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1)檢測兩組血清膽固醇水平及脂肪肝程度變化情況,觀察兩組脂肪肝患者的臨床療效。若1月內兩次對比血清膽固醇數值下降(≥0.06mmol/L)[9,10]或者肝臟超聲判斷脂肪肝分期好轉(包括重度降為中度、輕度或者脂肪肝消失,中度降為輕度或脂肪肝消失,輕度脂肪肝消失)均視為治療有效[11]。(2)觀察兩組消化性潰瘍患者腹痛緩解時間(不足1d按0.5d計算),記錄兩組患者復查胃鏡時潰瘍愈合時間。(3)記錄兩組腸炎患者的腹瀉、腹痛癥狀好轉時間(腹痛或腹瀉好轉均示為有效),同時記錄兩組患者復查腸鏡炎癥及潰瘍好轉時間。(4)觀察兩組腸息肉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術后每4h監測1次腸鳴音,直至在2個區聽診發現腸鳴音≥4次/分,視為腸鳴音恢復時間。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獨立樣本的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脂肪肝患者治療效果比較:治療組膽固醇有效下降18例,超聲評價有效17例;對照組膽固醇有效下降14例,超聲評價有效16例;治療組膽固醇下降情況略優于對照組,超聲評價與對照組基本接近,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腹痛緩解時間及潰瘍愈合時間比較:治療組的腹痛緩解時間及潰瘍愈合時間分別為(3.21±1.04)d、(22.98±5.46)d,對照組分別為(5.78±8.12)d、(32.63±7.41)d,治療組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腹痛緩解時間及潰瘍愈合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2.3兩組腸炎患者的腹痛緩解時間及腸鏡復查好轉時間比較:治療組的腹痛緩解時間及腸鏡復查好轉時間分別為(3.80±0.92)d、(41.44±6.58)d,對照組分別為(5.29±1.14)d、(45.62±6.28)d,治療組腸炎患者的腹痛緩解時間及腸鏡復查好轉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2.4兩組腸息肉患者臨床指標比較治療組:腸鳴音恢復時間(15.40±2.55)h、肛門排氣時間(61.75±7.10)h、排便時間(83.45±5.29)h、術后住院時間(7.00±1.13)d,對照組:腸鳴音恢復時間(19.05±2.30)h、肛門排氣時間(72.58±7.67)h、排便時間(89.98±7.47)h、術后住院時間(10.38±14.09)d,兩組腸息肉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術后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超聲復合電導靶位透藥治療因其具有簡便、安全等特性,目前在臨床消化外科中應用廣泛,特別是對于腹、盆腔手術患者腸道功能的恢復意義重大[12~14]。但超聲復合電導靶位透藥治療在內科疾病中的應用研究并不多。本文在脂肪肝、消化性潰瘍、腸炎、腸息肉這4種消化內科疾病患者中使用超聲復合電導靶位透藥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脂肪肝患者膽固醇下降及脂肪肝的恢復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于本文只觀察血清膽固醇水平變化,而未分析血清甘油三酯水平[15];且對脂肪肝的超聲評價間隔時間為間隔15d,臨床一般復查時間為3~6月,觀察間隔過短,對于療效評價會有所影響[16],這也是本文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治療組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腹痛緩解時間及潰瘍愈合時間均優于對照組,慢性腸炎患者的腹痛緩解時間及腸鏡復查好轉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腸息肉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但本文中對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胃鏡復查時間上并未作出硬性規定,均根據患者自述癥狀緩解情況及意愿進行,可能會對實驗結果造成一定干擾,但總體結果顯示超聲治療有臨床使用價值。兩組腸息肉患者的術后住院天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可能與收治的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導致住院天數的延長有關。綜上所述,超聲復合電導靶位透藥治療作為臨床輔助的治療手段,對消化內科疾病有很高的臨床使用價值,若患者耐受,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略)

    超聲電導透皮給藥治療病毒性腦炎34例臨床觀察
    高志華  劉 清
     
    病毒性腦炎多以散發形式發病,臨床表現多樣,輕重不一。2015年6月 ~ 2017年 6月,我院采用超聲復合電超導透皮給藥治療病毒性腦炎患兒34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76例病毒性腦炎患兒, 男 42例,女34例;年齡3 ~14歲。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表現為發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和(或 )抽搐 22例,偏癱和(或 )失語 5例,病理征陽性67例,腦膜刺激征陽性38例。腦電圖檢查均顯示彌漫性高幅慢波活動,輕度異常27例,中重度異常49例。腦脊液檢查細胞數輕度升高和(或)蛋白輕度升高43例,正常33例,腦脊液IgM抗體陽性41例。頭顱 CT示斑片狀低密度區 4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4例及對照組42例,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兩組均予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退熱,控制驚厥,脫水,抗病毒等治療,對照組予腦活素5 /d加入5%葡萄糖液50 ~ 100 ml中靜滴;觀察組采用鄭州愛博爾生產的ABE-C1超聲復合電導治療儀和超聲治療固定貼靶位經皮給藥治療,將腦活素 5 ml均分至 2個超聲治療固定貼的無紡棉貼片備用,根據不同年齡選擇對應技術參數,將無紡棉貼片置于超聲治療頭內,將超聲治療頭及含藥的無紡棉貼片固定在脊柱兩側相當于中醫“命門”和“心俞”部位,啟動儀器,根據不同年齡調節對應技術參數進行靶向透入治療,每次30 min,1次 /d,2周為一療程,療效判定標準:將體溫降至正常,頭痛、嘔吐消失,意識障礙恢復, 抽搐停止, 腦膜刺激征、病理征陰性作為臨床有效指標,治療 1周內達臨床有效指標,2周后腦電圖恢復至正常為治愈;治療 1周內達臨床有效指標, 2周后腦電圖好轉為有效;治療 1周內未達臨床有效指標為無效。結果觀察組治愈 23例, 好轉 9例,無效 2例,有效率 94.1%,治愈率 67.6%;對照組分別為 18、20、4例, 90.5%、42.9%。觀察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討論:病毒性腦炎系病毒直接侵犯和感染中樞神經系統所致。傳統的靜脈用藥涉及藥物在肝臟的“首過效應 ”以及是否能通過血腦屏障等問題。超聲復合電導透皮給藥治療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的給藥技術, 集電致孔、超聲空化和現代離子導入技術為一體。電致孔技術是通過瞬間特定的電脈沖使皮膚和組織膜結構的脂質顆粒形成有序排列,產生可逆性的生物孔道從而使藥物得以通過, 超聲波通過空化作用以及同時產生的輻射壓和聲波對流轉運作用,使皮膚通透性增加,可使藥物粒子獲得沿聲波方向定向運動的動能。離子導入通過在皮膚上外加電場, 促進藥物沿皮膚和組織間的生物孔道吸收。三項技術的協同作用可克服單純離子導入的時滯現象,使藥物在病變部位高濃集。此種給藥方式可將藥物直接經皮膚及經絡透入腦脊液中,避免藥物在肝臟的“首過效應”,不存在通過血腦屏障等問題。動物實驗已表明,超導給藥能使腦脊液達到與靜脈給藥相近或較高的藥物濃度,且持續時間更長久。靜脈給藥在機體中血藥濃度高且變化大, 導致全身各種不良反應, 而超導給藥時血藥濃度一直處于極低水平, 可不同程度減少藥物所致的胃腸道反應及肝腎損害等毒副作用的發生。本文結果顯示, 腦活素經超聲電導給藥達到與靜脈給藥同樣的有效率,治愈率顯著提高,其具有無創傷、無痛苦、易操作及可配合性高的優點,尤適合兒科使用。


    超聲復合電導透皮給藥在治療術后尿潴留中的應用
    劉 穎
    摘要 目的 探討超聲電導透皮給藥在治療術后尿潴留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 2016 年 1 月-2017 年 1 月收治的肛腸術后尿潴留患者 64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 32 例和觀察組 32 例。對照組給予臀部肌內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 1 mg,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超聲復合電導透皮給藥技術。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和首次排尿時間、平均顯效時間,同時比較兩組膀胱殘存尿量、自行排尿時間、排便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結果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 65.63%、93.75%,觀察組的 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首次排尿時間分別為( 38.23±7.36) 、( 35.13±4.03) min,平均顯效時間分別為( 70.63±1.65) 、( 60.14±1.26) min,觀察組的首次排尿時間、平均顯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觀察組的膀胱殘存尿量少于對照組,自行排尿時間、排便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結論 超聲復合電導透皮給藥對尿潴留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實現患者術后排尿通暢,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超聲電導透皮給藥; 尿潴留; 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尿潴留是指膀胱內充滿尿液從而造成排尿困難、小腹脹痛,嚴重者則出現小便閉塞不通,為外科術后比較常見的并發癥之 一[1]。導致尿潴留的常見原因有全身麻醉或蛛網膜下腔麻醉 后排尿反射受抑制,切口疼痛引起膀胱和后尿道括約肌反射性 痙攣,以及患者不習慣在床上排尿[2]。相關數據顯示[3],術后 尿潴留的發生率高達 12% -52%,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和生活質量。目前,治療術后尿潴留患者的主要方法包括導尿、放松肛門、按摩膀胱、藥物治療及心理疏導,但治療效果不佳,治療不當 則會引起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超聲電透皮給藥是近年來國內外新興的技術,其以避免腸道反應、無需針刺、毒副反應低、方便使用等優勢被廣泛研究應用。但目前關于超聲電導透皮給 藥治療術后尿潴留療效的相關報道較少,本院對 64 例肛腸術后尿潴留患者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采用超聲復合電導透皮給藥技術,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本院 2016 年 1 月-2017 年 1 月收治的肛腸術后尿潴留患者 64 例。納入標準[4]:①符合診斷標準:患者在行肛腸術后 6-8 小時,膀胱尿量大于 600 ml,無法自行排尿,且經臨床辨證、膀胱鏡、腹部影像學等確診為尿潴留;②無肛門形態與功能異常者;③無自身系統疾病患者。排除標準:①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②伴有其他并發癥,如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病等。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 32 例,觀察組 32例。對照組年齡 28-55 歲,平均年齡為(43.38±12。84);男 17 例,女 15 例;肛周膿腫 10 例,肛瘺 16 例,混合痔 6例。觀察組年齡 30- 58 歲,平均年齡為( 44.26± 13.75);男 18例,女 14 例;肛周膿腫 15 例,肛瘺 10 例,混合痔 7 例。兩組年齡、性別及病種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給予肌內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 1 mg ( 上海信誼金朱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5702),1 次/d,術后治療 3 d。觀察組在此藥量基礎上采用超聲電導透皮給藥,具體操作方法如下:采用鄭州愛博爾生產的ABE-C1超聲復合電導治療儀和超聲治療固定貼靶位經皮給藥治療,將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 1 mg注入到電極片的無紡棉片內固定于兩個超聲治療頭上,貼于恥骨聯合上方左右兩側肌膚,啟動治療儀,30 分鐘 1 次,2次/d, 術后治療 3 d,貼片均保留 3-5 h。該藥能加快恢復膀胱肌肉的肌張力從而促進逼尿肌收縮,緩解尿道、膀胱痙攣,最終達到排尿的目的。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臨床療效;②比較兩組首次排尿時間、平均顯效時間;③比較兩組膀胱殘存尿量、自行排尿時間、排 便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
    1.4 療效標準
    臨床療效評價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治愈:可自行排尿,尿急、腹脹等癥狀、體征完全消失; 好轉:尿急、腹脹等癥狀、體征有所好轉;無效:癥狀無變化或加重。治療總有效率=治愈率+好轉率。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統計學資料都應用 SPSS 22.0 專業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所有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 t 檢驗;計數資料以 n(%) 表示,采用 χ2 檢驗,以 P< 0. 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治療 3 d 后,對照組和觀察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 65.63%、93.75%,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首次排尿時間、平均顯效時間的比較治療 3 d 后,對照組和觀察組的首次排尿時間分別為(38.23±7.36)、(35.13±4.03)min,平均顯效時間分別為(70.63±1.65)、(60.14±1.26)min,觀察組的首次排尿時間、平均顯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膀胱殘存尿量、自行排尿時間、排便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的比較 治療 3 d 后觀察組的膀胱殘存尿量少于對照組,自行排尿時間、排便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尿潴留是外科術后比較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按特點和病史可分為急性尿潴留和慢性尿潴留[5]。急性尿潴留具有起病急、膀胱充滿尿液難以排出、小腹脹痛等特點,慢性尿潴留多表現為排尿不暢、尿頻等,病情嚴重者可出現尿毒癥癥狀,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和生活質量[6,7]。解剖學研究認為,肛門部肌肉與尿道于會陰部存在廣泛聯系,陰莖背部神經、會陰神經及肛門神經均來自陰部神經。因此,肛腸手術引起膀胱氣機不化而導致排尿不暢、尿頻甚至膀胱尿潴留[8,9]。目前,常規治療尿潴留方法如導尿、放松肛門、按摩膀胱、藥物治療及心理疏導,但治療效果并不明顯。超聲復合電導透皮給藥是目前醫學界研究的熱點,而關于超聲復合電導透皮給藥治療尿潴留效果的相關研究較少。為此,本研究對尿潴留患者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超聲復合電導透皮給藥技術,旨在為臨床治療術后尿潴留提供參考。超聲復合電導透皮給藥是指利用超聲波促進藥物經皮或粘膜吸收,是 WTO 提出的最新給藥途徑,現廣泛運用于西方醫學發達的國家。目前認為超聲波通過熱效應、機械效應、空化效應和輻射壓力效應從而促進皮膚滲透性的增加[10]。相關研究顯示[11],藥物通過超聲波及中頻電流穴位導入,其透皮吸收效率比單純貼敷高 10 倍。此外,該途徑避免了肝臟的首過效應和藥物在胃腸道的滅活,藥物的吸收不受胃腸道素的影響,同時減少用藥的個體差異。張?。?2]等研究認為超聲復合電導透皮給藥具有透藥速度快的優點,可達到定向、定量、定位給藥的目的,有利于提高藥物利用率,延長和穩定藥效,且治療無痛苦。相關文獻證實,超聲透藥治療宮頸癌術后頑固性尿潴留 5 d 后,患者膀胱殘余尿量明顯減少,恢復自主排尿功能。梁濤等研究結果表明,超聲復合電導透皮給藥可有效縮短直腸癌患者術后住院時間、進食時間、排尿和排便時間。本研究采用超聲復合電導治療儀靶位經皮給藥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患者,以高效的透皮吸收促進膀胱逼尿肌的收縮,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以實現排尿通暢、預防泌尿系統感染;避免腸道反應,從而縮短術后進食時間和排便時間。藥效持久穩定,治療無痛苦減少其他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觀察組的首次排尿時間、平均顯少于或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P<0.05);觀察組的膀胱殘存尿量、自行排尿時間、排便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或短于對照組(P <0.05)。提示超聲復合電導透皮給藥具有良好治療效果,能明顯縮短首次排尿時間、平均顯效時間,加快患者排尿排便,縮短術后進食時間和住院時間。綜上所述,超聲復合電導透皮給藥對尿潴留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實現患者術后排尿通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略)
     
    超聲電導透藥在結核性胸膜炎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陳永芳 任欣欣
     
    [摘要] 目的:探討超聲電導透藥在結核性胸膜炎輔助治療中的作用。 方法:選取 88 例初治結核性胸膜炎患者,按照完全隨機法(抽簽法)分為常規治療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案)和超聲復合電導透藥組(常規治療 + 超聲電導透藥)各 44 例。治療 2 個月后比較 2 組總有效率、胸腔積液引流總量、胸膜厚度、胸腔積液吸收時間及胸腔積液包裹情況。結果:常規治療組和超聲復合電導透藥組治 療總有效率分別為 93.2%(41/44)、95.5%(42/4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χ2=0.345,P=0.557);胸腔積液引流總量分別為(1 839.09± 543.00)、(1 996.27±896.44)mL,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995,P=0.323);胸膜厚度分別為(0.39±0.14)、(0.21±0.13)mm,差異無 統計學意義(t=6.136,P=0.184);胸腔積液完全吸收時間分別為(16.7±3.4)、(13.3±4.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209,P=0.046)。2 組治療后包裹性胸腔積液發生率與治療前比較均增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χ2=7.543,P=0.006;χ2=9.318,P=0.020);2 組治療 后包裹性胸腔積液發生率分別為 45.5%(20/44)、36.7%(16/4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752,P=0.386)。結論:在結核性胸膜炎抗結核藥物治療及引流胸腔積液的同時,輔助超聲復合電導透藥治療,對胸腔積液的吸收有促進作用,可應用于臨床中。
    [關鍵詞] 結核;胸膜;超聲復合透入療法;治療效果;對比研究
     
    結核性胸膜炎是我國最常見的結核病類型之一,是除淋巴結結核以外最常見的肺外結核,約占肺外結核的 20%,因無統一的診斷標準和特異性的診斷指標,其診斷仍是目前臨床醫師面臨的難[1-2]。結核性胸膜炎治療應遵循早期、規律、全程、適量、聯合的原則,在抗結核治療的同時,及時引流胸腔積液是治療的關鍵。近年來,結核性胸膜炎發展為結核性膿胸、結核性胸膜瘤的趨勢有所增加,在抗結核藥物治療的同時,探索輔助治療方法,以改善該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是目前臨床研究的主要方向。研究[3-5]表明,超聲復合電導透藥治療有助于減少結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積液的滲出,并能促進胸腔積液的吸收,改善預后。收集 2018 年 1—12 月醫院收治的 88 例結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臨床及影像資料,以探討超聲復合電導透藥輔助治療在結核性胸膜炎中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8 例均為治療部位無皮膚損傷的初治患者。納入標準:①自愿作為受試對象,簽署知 情同意書;②符合《WS 288—2017 肺結核診斷》[6]中結核性胸膜炎的診斷標準;③年齡 18~75 歲。排除標準:①并發糖尿病、低蛋白血癥、HIV 感染、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及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②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腔積液患者;③3個月內參加過其他臨床試驗的患者;④裝有心臟起搏器、人工支架、人工瓣膜患者及妊娠患者。88 例采用完全隨機法(抽簽法)進行分組:常規治療組 44 例,男 30例 ,女14 例 ,年齡 18~72 歲 ,平均(37.7± 14.3)歲,采用常規治療方法;超聲復合電導透藥組 44 例,男31例,女13例,年齡18~72歲,平均(38.0±17.3)歲,采用常規治療聯合超聲電導透藥治療。2 組性別、年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0.052,P=0.817;t= -0.181,P=0.857),具有可比性。治療前常規治療組胸膜厚度為(0.068±0.026)mm,超聲電導透藥組為 (0.091±0.029)mm,2 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390, P=0.698)。
    1.2 治療方法
    2 組均給予規范抗結核治療[7]。常規治療組行胸腔穿刺術、胸腔穿刺置管等操作引流胸腔積液,胸腔積液分隔、包裹患者先應用尿激酶 10 萬 U(南京南大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生理鹽水 20 mL 注入胸腔內,24 h 后引流胸腔積液。超聲復合電導透藥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超聲復合電導透藥治療,采用鄭州愛博爾生產的ABE-C1超聲復合電導治療儀和超聲治療固定貼靶位經皮給藥治療(藥物主要成分為異煙肼),行胸腔超聲檢查,測量胸膜厚度,并定位、標記胸腔積液在前胸、后背最深處。由專職護理人員將含有 0.1 g 異煙肼注射液注入到超聲固定貼的無紡棉片上并與 2 個超聲治療頭相連分別固定于定位的皮膚部位,接通電源后啟動治療,每日 1次,每次 30 min,連續治療 8 周,共 2 個療程。2 組均于治療過程中復查胸腔超聲,記錄胸腔積液、胸膜粘連、包裹性胸腔積液情況,以及發熱、咳嗽、胸痛等癥狀的改善情況。
    1.3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
    依據患者臨床癥狀、超聲及胸部 X 線檢查結果對其治療效果進行評價[5]:① 痊愈,胸腔積液完全吸收,無胸膜增厚、粘連,發熱、胸痛癥狀緩解;②顯效,胸腔積液吸收 > 1/2,輕度胸膜肥厚(<0.5 cm),發熱、胸痛等癥狀明顯好轉;③有效,胸腔積液吸收<1/2,中度胸膜肥厚(0.5~1.0 cm);④無效,胸腔積液無明顯吸收,重度胸膜肥厚(> 1.0 cm)或形成包裹性胸腔積液,發熱胸痛等癥狀無改善??傆行?=(痊愈 + 顯效 + 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7.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2 組計量資料比較行 t 檢驗,率的比較行 χ2 檢驗。以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 組治療效果比較常規治療組 44 例,痊愈 20 例,顯效 17 例,有效 4 例,無效 3 例(均因胸腔積液為膿性,出現胸壁結核,轉外科手術治療);超聲電導透藥組 44 例,痊愈 22 例,顯效 17 例,有效 3 例,無效2 例(1 例因局部皮膚出現過敏,未能堅持完成療程;1 例出現膿氣胸,轉外科手術)。常規治療組總有效率為 93.2%(41/44),超聲電導透藥組為 95.5%(42/4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45,P=0.557)。
    2.2  2 組胸腔積液吸收時間、治療后胸膜厚度、胸腔 積液引流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5.209,P=0.046)。2 組胸膜厚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t=6.136,P=0.184)。2 組胸腔積液引流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 -0.995,P=0.323)。
    2.3  2 組包裹性胸腔積液發生率比較常規治療組治療后 20 例有包裹性胸腔積液(45.5%),余 24例僅胸膜增厚(圖 1~3),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543,P=0.006);超聲復合電導透藥組治療后,16 例有包裹性胸腔積液(36.7%),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318,P=0.020);2 組治療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752,P=0.386)。
    3 討論
    目前尚無診斷結核性胸膜炎的統一標準,其診斷仍是難點,易誤診,需與惡性胸腔積液等鑒別[8-9]。結核分枝桿菌游離核酸的檢測、干擾素釋放試驗等可為該病提供病原學依據,提高其診斷陽性率[9-10]。按病理表現和臨床發展經過,結核性胸膜炎分為結核性干性胸膜炎、滲出性胸膜炎和膿胸。滲出性胸膜炎如治療不當或不及時,易出現胸膜增厚、粘連、包裹性胸腔積液,導致胸腔容積縮小,影響患者肺通氣功能,降低生活質量,部分可進展為膿胸、膿氣胸、胸膜結核瘤、胸壁結核等[11]。胸膜嚴重增厚、粘連、膿胸、胸壁結核者,即使積極正規的強化抗結核治療也難以逆轉,嚴重者須行外科手術解決。超聲復合電導透藥治療是目前一種輔助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手段,通過超聲波的輻射壓、空化效應及相關離子導入技術,讓藥物透過皮膚直達病灶,通過改變細胞膜和組織膜脂質結構的排列順序,改變皮膚和組織的通透性,讓藥物沿著一定的方向深入組織內部,在局部形成較高的藥物濃度,縮短藥物顯效時間,延長作用持續時間,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使其更大程度地發揮局部作用[12-14]。部分臨床研究[3]顯示,超聲復合電導透藥治療操作簡單、無創傷,對結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積液的吸收、減輕胸膜粘連、改善胸膜增厚程度有一定效果。 韓莉等[5]的研究顯示,應用超聲復合電導靶向治療組的治療好轉率高于對照組,且能減輕胸膜增厚的程度。 本研究2 組治療總有效率、胸膜厚度及形成包裹性積液的比例,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2 組治療后包裹性積液比例均較治療前有所增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表明隨著胸腔積液存在時間的延長,包裹性積液患者比例隨之增加;超聲復合電導透藥組胸腔積液平均吸收時間明顯少于常規治療組,胸腔積液吸收快,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包裹性積液的發生。相關研究[15]顯示,導致結核性膿胸發生的危險因素包括結核性胸膜炎胸腔積液引流是否充分、及時、抗結核治療是否規律、是否并發耐藥等,而性別、是否并發肺結核、糖尿病、存在營養風險均不在內;本研究應用超聲復合電導透藥治療可促進胸腔積液吸收,縮短其吸收時間,對預防結核性胸膜炎形成結核性膿胸有一定作用。研究[16-17]顯示,胸腔積液抗酸染色陽性率與胸膜結核瘤的形成無關,強化抗結核治療時間及充足的療程對預防胸膜結核瘤有一定作用,胸膜增厚的結核性胸膜炎患者發生結核性胸膜瘤的概率增加,胸腔積液中乳酸脫氫酶水平升高、胸腔彩色多普勒超聲提示胸腔積液分隔明顯、胸膜增厚、包裹性胸腔積液是胸膜結核瘤發生的危險因素,胸膜瘤病灶局部胸膜增厚明顯。本研究應用超聲復合電導透藥治療結核性胸膜炎,可加快胸腔積液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胸腔積液分隔的發生,雖未顯示應用超聲復合電導透藥治療結核性胸膜炎可減輕胸膜增厚的程度,但有相關研究[3]得出了該結論。本研究的不足:樣本量較小,所得結果有一定代表性,也有一定局限性,需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以明確超聲復合電導透藥治療對結核性胸膜炎的治療效果、預后及臨床應用價值。綜上所述,超聲復合電導透藥治療作為一種新型的局部治療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促進胸腔積液的吸收,且操作方便,安全可行,不良反應發生率低,臨床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略) 

    關鍵詞:

    熱點資訊

    HOT INFO

    暫時沒有內容信息顯示
    請先在網站后臺添加數據記錄。

    頁面版權所有 ? 鄭州愛博爾醫療設備有限公司

    豫ICP備15026882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鄭州

    二維碼

    愛博爾手機站

    二維碼

    喜來樂手機站

    二維碼

    愛博爾公眾號

    頁面版權所有 ? 鄭州愛博爾醫療設備有限公司     豫ICP備15026882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鄭州    后臺管理    營業執照

    鄭州愛博爾醫療設備有限公司

    男人女人一级毛片免费-欧美一级A V视频-亚洲一级毛片无码无遮挡-亚洲字幕av中文一级